深圳和广州的严重违法失信企业信用修复办法及必有性

深圳和广州的严重违法失信企业信用修复需依据国家及地方政策,通过纠正失信行为、提交材料申请等流程实现。以下是具体步骤和要点:

一、法律依据与政策基础

国家层面:

《市场监督管理信用修复管理办法》(国市监信规〔20213号):明确市场监管部门信用修复的条件、流程。

《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国务院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33号):规定失信信息公示、修复原则。

地方层面:

深圳:《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信用修复工作指引》;

广州:《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信用修复的工作规范》。


二、修复对象与条件

主要针对被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的企业(如市场监管、税务、法院等部门的“黑名单”)。以市场监管部门为例,修复需满足:

被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满1年;

已自觉履行行政处罚决定中的义务(如缴纳罚款、整改到位);

已主动消除危害后果和不良影响;

未再受到市场监管部门较重行政处罚(如对法人处5万元以上罚款、责令停产停业等)。




企业信用修复指引.jpg



三、修复流程(分步骤)

1. 查询失信信息

登录以下平台,确认失信记录的列入部门、原因、时间:

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

信用中国(深圳)

信用中国(广州)

2. 纠正失信行为

根据失信原因,针对性整改:

未年报:补报未报年份的年度报告并公示;

住所失联:办理住所变更登记,或通过原住所重新取得联系;

行政处罚:履行处罚决定(缴纳罚款、整改、恢复原状),取得处罚机关出具的《履行证明》;

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履行生效法律文书(支付款项、交付财物等),取得法院《结案通知书》;

税务违法:补缴税款、滞纳金、罚款,完成税务整改,取得税务部门《已履行义务证明》。

3. 准备申请材料

基础材料:

《信用修复申请表》(市场监管部门官网下载);

《信用承诺书》(法定代表人签字+公章,承诺不再失信);

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加盖公章);

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复印件(加盖公章);

授权委托书及受托人身份证(委托他人办理时)。

证明材料:

补报年报的公示截图(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

罚款缴纳凭证(银行回单、非税票据);

整改报告(说明措施、时间、结果);

法院结案证明、税务履行证明等。

4. 提交申请

市场监管部门:向作出列入决定的市场监管局(深圳/广州市局或区局)提交,支持线上(广东政务服务网、深圳信用网、广州信用网)或线下(政务大厅窗口)。

税务部门: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交重大税收违法案件修复申请;

法院:向执行法院提交删除失信被执行人信息申请,附履行证明。

5. 审核与公示

市场监管部门15个工作日内审核(特殊情况延长),符合条件的移出名单,并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信用中国等平台更新信息(停止公示失信记录)。

税务、法院部门审核通过后,分别在税收违法“黑名单”、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删除记录。



四、注意事项

公示期:严重违法失信名单公示期一般3年(自列入起算),但满1年且符合条件可申请修复(非自动修复,需主动申请)。

材料真实性:虚假材料会导致修复失败,并可能被进一步惩戒。

多部门联合惩戒:若涉及多部门失信(如市场监管+税务+法院),需分别向各部门申请修复。

修复后记录:原失信记录不再公示,但企业信用档案保留历史记录(不良信息保存期限5年,超期不再公示)。


五、企业信用修复必有要


1. 恢复市场信任,重建商业合作基础

企业被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如“黑名单”)后,合作伙伴、客户会因信用风险拒绝合作。信用修复后,失信信息从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信用中国等平台移出,企业信用状态恢复“正常”。

直接影响:客户、供应商更愿意建立合作关系,降低交易中的信任成本;

案例:某深圳企业因未年报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修复后成功中标政府项目,合作方表示“信用恢复后合作更安心”。

2. 解除多领域限制,恢复市场参与资格

失信企业常面临政府采购、招标投标、政策补贴、银行贷款等领域的限制,修复后可申请解除:

政府采购/招标:修复后,企业可正常参与政府项目招标(部分项目要求无失信记录)

银行贷款:信用不良时,银行可能拒贷或提高利率;修复后,信用评级提升,更易获得低息贷款;

政策补贴:如深圳的科技专项补贴、广州的中小企业扶持资金,通常要求企业信用良好,修复后可重新申请。

3. 降低融资成本,缓解资金压力

信用是企业融资的“隐形资产”。失信状态下,企业融资难度大、成本高(如民间借贷利率可能超24%);修复后,银行、金融机构更愿意提供贷款,且利率可能降低。

数据参考:某广州企业修复信用后,银行贷款利率从8%降至5%,年融资成本减少约30万元。

4. 提升品牌形象,传递“知错能改”的正面信号

信用修复是企业主动整改、承担责任的体现,向社会传递“积极纠错”的正面形象。

消费者视角:修复后,消费者更愿意选择信用良好的企业,尤其对零售、服务行业,品牌口碑重建至关重要;

投资者视角:拟上市或引入战略投资的企业,历史信用问题可能影响估值;修复后可消除投资者顾虑,提升融资成功率。

5. 避免连锁惩戒,阻断多部门信用联动风险

失信信息通过“信用中国”平台实现跨部门共享,可能导致税务、法院、市场监管等多领域联动惩戒:

税务:重大税收违法企业可能被限制发票领用、出口退税;修复后可申请解除限制;

法院:失信被执行人(老赖)可能被限制高消费、子女入学;修复后,法院可删除失信信息,恢复相关权利;

市场监管:修复后,企业可正常办理变更登记、股权质押等业务,避免因失信被“卡脖子”。

企业信用修复不仅是“移出黑名单”的表面动作,更是企业重塑信用、恢复市场权利、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品牌价值的关键举措。通过主动整改和申请,企业能将失信的“负面标签”转化为“知错能改”的正面形象,为长期发展扫除障碍。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