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部预计将于2025年第二季度(4-5月份)启动“第七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申报和第一批、第四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复审”工作。此前,全国多地发布了预申报通知,旨在摸排具有成长为专精特新"小巨人"潜力的企业对象,梳理短板弱项,帮助企业做好2025年正式申报工作。
申报内容重点关注企业主营业务占比、近2年主营业务收入平均增长率(新申请企业)、是否采用信息系统支撑核心业务、资产负债率、研发投入、研发占比、I类知识产权数量等。
地方推荐是参与“小巨人”评审的第一步,此次预申报,可以促使企业与主管部门、推荐专家接触,对正式申报具有积极的作用。企业应抓住机遇,积极准备,通过预申报,梳理短板弱项,完善材料,冲刺正式申报。
专精特新评审细则:
(一)客观分数评定维度
客观分数的评定类似数学解题,具有明确且固定的答案和分值标准,其考核要点涵盖财务与其他两大关键领域:
财务指标:
1、主营业务收入占比:衡量核心业务在总收入中的份额,反映企业业务核心程度与稳定性。
2、主营业务收入平均增长率:体现企业核心业务的增长态势,展示其市场拓展和发展潜力。
3、净利润率:昭示企业盈利能力,关乎成本控制与收益获取效率。
4、资产负债率:反映企业财务杠杆与偿债能力,影响财务风险水平。
5、研发费用投入:投入规模展现企业对创新的重视程度与发展后劲。
其他指标:
1、从事年限: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经营积累与行业经验沉淀。
2、质量管理水平:关乎产品或服务质量稳定性与可靠性,影响市场口碑与竞争力。
3、企业技术创新提升和规模晋级情况:体现技术进步与规模扩张能力,助力企业发展层级跃迁。
4、上市挂牌和融资情况:反映企业资本市场认可度与融资能力,为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渠道。
5、有效知识产权数量:凸显企业创新成果保护与技术储备实力。
6、研发机构级别:体现企业研发平台层次,关联技术研发实力与资源整合能力。
(二)主观分数评定维度
主观分数评定基于文字阐述及佐证材料,重点考核以下方面:
主导产品所属领域:考量产品领域的市场前景、竞争格局以及战略重要性,影响企业发展赛道优势。
数字化水平:反映企业在信息化时代的运营效率、管理效能与创新驱动能力,适应发展趋势程度。
地方特色指标:紧密结合地域特点,如地方产业扶持方向、独特资源优势等,挖掘企业地域适应性与特色竞争力。
研发人员:人员数量、素质结构与研发团队稳定性等,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智力源泉与动力保障。
从主观与客观两个维度来看,都需要提前谋划布局,尤其是在那些我们能够掌控的得分点上,务必做到应得尽得、分分必争。
在每一批次的评定中,不乏因一分之差而与认定失之交臂的企业,这微小的差距背后,实则是企业在各个环节筹备是否充分的体现。
将每一项评分细则都研究透彻,以扎实的准备和不懈的努力去争取更高的分数,进而提升认定成功的几率,为企业的长远发展筑牢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