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必看的4种异常状态与年审指南,别让ISO证书 “失效”!

先明确:ISO证书不是“终身制”   

ISO体系认证证书的有效期为3年,但这3年里藏着一个 “关键动作”——年度监督审核(简称“年审”)。

根据规定,两次年审的间隔不能超过12个月,且3年有效期内必须完成2次年审。

比如今年5月拿到证书,下次年审需在明年1-5月之间完成;若超过12 个月未年审,证书就会触发“异常状态”,直接影响使用。


警惕!证书的4种异常状态,每一种都可能让你错失机会   

很多企业直到投标被拒,才发现证书早已处于“无效状态”。

其实证书的异常状态分为4类,触发原因和处理方式各不相同,提前了解才能及时应对:

1. 暂停:最常见的“预警信号”

触发原因: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年审(超过上次审核12个月)。

后果:证书暂时无法使用,若此时参与招投标,会被判定为 “无效资质”。

解决办法:只能联系原认证机构,补缴所欠的年审费用后,按流程提交恢复申请,通过现场审核即可恢复证书有效性。


2. 注销:1年内无法再申请认证

触发原因:企业主动或被动办理注销登记(注意:证书满3年正常到期注销除外)。

后果:自注销日起1年内,企业不能向任何认证机构申请ISO认证,相当于 “认证资格冻结”。

注意:若因业务调整主动注销,需提前规划好后续认证需求,避免影响经营。


3. 撤销:最严重的 “无效状态”

触发原因:认证机构跟踪调查时,发现企业存在严重且无法持续符合认证要求的情况(比如体系运行完全脱节、关键流程违规等)。

后果:证书直接无效,且无法恢复原证书;撤销满 3 个月后,证书自动失效。

若想重新获取证书,必须按 “首次认证” 流程从头申请,时间、人力、经济成本都会大幅增加。


4. 过期:超过 3 年有效期

触发原因:证书满3年未及时申请再认证。

解决办法:联系认证公司提交再认证申请,配合完成现场审核,审核通过后15个工作日内,可恢复证书正常状态(流程比“撤销后重审”更简便)。


iso系列.png


更多证书办理详情可直接与在线客服联系,或电话咨询官方热线:400-090-3278


为什么说“年审”是证书的“续命符”?    

不少企业觉得 “年审是额外负担”,但实际上,年审不仅是维持证书有效的 “硬性要求”,

更是企业优化管理的 “契机”,核心作用有 3 点:

1. 及时更新证书信息,匹配企业发展

企业在经营中难免会遇到场所变更、经营范围调整(比如新增产品线、拓展业务区域),此时原证书的信息会与实际情况脱节。

通过年审,企业可向认证机构申请扩大或缩小认证范围,经审核后更新证书信息,确保证书能真实反映企业资质。


2. 规避失效风险,守住招投标“门槛”

ISO 认证是很多招投标项目的 “铁门槛”,若因未年审导致证书暂停 / 过期,企业会直接失去投标资格。

每年一次的年审,能帮企业及时排查问题,避免因小失大。


3. 发现管理漏洞,提升运营效率

年审时,认证机构会对企业的研发、生产、销售、采购、人力、财务等流程进行全面检查,

不仅能验证体系的有效性,还能指出运行中的不足(比如某环节流程不规范、记录不完整)。

企业根据审核意见整改,能进一步规范管理,提升整体运营效率。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