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撤销企业ISO证书如何处理?3 步救场法

证书暂停 + 机构跑路的双重打击下,企业最易踩 “虚假宣传” 的雷区。

根据《认证认可条例》,暂停期间使用认证标志宣传,市场监管部门可处5-10 万元罚款,情节严重者最高罚 100 万。

✅ 紧急止损 2 动作:

全面下架认证标识:立即删除官网、产品包装、投标文件中所有 ISO 认证相关内容,保留截图作为 “已停止宣传” 的证据;

锁定证书状态:登录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官网,输入证书编号查询状态(重点看 “暂停” 是否超 6 个月),截图留存以备后续维权。


分情况破局:暂停期内 vs 超期失效,方案大不同

(一)暂停未满 6 个月:争取低成本恢复虽机构跑路,但证书仍处 “暂停缓冲期”,可尝试 2 条路径:

追查机构主体责任

用企查查 / 天眼查调取机构工商信息,若显示 “存续”,可按合同约定起诉追讨已缴费用(需准备合同、转账记录、沟通截图等证据);

若机构已 “失联”,向当地市场监管局举报其 “不正当经营”,同时联系认监委投诉,要求公示机构违规记录(避免更多企业受骗)。


衔接新机构的特殊操作

若原证书不带 CNAS 标志,可直接联系正规机构申请 “状态转移”,需满足:提供近 1 年体系运行记录(如内审报告、质量管控台账);

补缴原机构未完成的审核费用(约正常年审费的 1.2 倍);

接受新机构的补充审核(重点查体系连续性),通过后可恢复证书有效性。


(二)暂停超 6 个月(已撤销):重启认证流程此时原证书彻底失效,需按 “初审标准” 重新申请。

红线提醒:若原证书带 IAF/CNAS 标志,自撤销日起满 1 年才能重新申请同类型标志认证,提前申请会被直接驳回。


体系认证.png


更多证书办理详情可直接与在线客服联系,或电话咨询官方热线:400-090-3278


维权 + 防坑:这 4 个工具必须用

-证据留存清单(缺一不可):

合同、付款凭证、发票;

与机构的聊天记录、邮件往来;

证书暂停通知截图、机构失联证明(如电话录音、短信回执)。


-2 条维权通道:

金额超 3000 元:直接报警,按 “诈骗” 立案侦查,可附带民事诉讼追款;

金额较低:向 12315 平台投诉,要求市场监管部门介入调解。


-选机构避坑 3 步法:

① 查资质:认监委官网输入机构名称,确认 “批准证书” 在有效期内;

② 看案例:要求提供同行业认证报告(避免 “跨行业审核” 的非正规机构);

③ 签保底条款:合同注明 “若机构失联,无条件退还 50% 费用”。


-长效管理机制:

认证通过后设置 “三级预警”:到期前 6 个月启动资料准备,3 个月联系机构排期,1 个月完成内审,从源头避免过期。


紧急问答:企业最关心的 3 个问题

Q1:机构跑路后,已缴的年审费能追回吗?

A:若机构未注销,可通过诉讼要求退还;若已注销,可向股东追责(需证明股东未履行清算义务)。


Q2:暂停期间客户要证书怎么办?

A:如实说明情况,提供 “正在恢复认证” 的证明(如与新机构的合作协议),同步出示过往体系运行记录稳定客户信心。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