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23001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办理

一、认证办理流程

前期准备

企业资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成立满1年,财务状况良好,具备工业化基础(如生产设备自动化)。

信息化基础:已应用或计划应用ERPMESPLM等信息化系统,近两年有持续资金投入

团队组建:成立专项工作组,涵盖高层管理者、信息化部门及业务部门人员。

体系建立

诊断与策划:通过调研分析企业现状,识别两化融合差距,制定方针与目标。

文件编制:编写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及作业指导书,明确流程与职责。

培训与宣贯:开展全员培训,确保理解体系要求。

实施与运行

项目落地:启动信息化项目(如ERP/MES集成),优化业务流程,实现OTIT融合。

内部审核:定期开展内审与管理评审,持续改进体系。

认证审核

提交申请:递交管理体系文件、运行记录等材料。

审核流程:文件审核→现场审核→整改不符合项→颁发证书。

持续改进

年度监督:每年进行年审,保持证书有效性。

复评换证:证书有效期3年,到期后需重新认证。



二、申请条件

企业资质:境内注册,财务状况良好,具备工业化生产基础。

信息化基础:已应用ERPMES等系统,近两年信息化投入建议≥20万元。

管理层支持:高层重视两化融合,有持续资金投入和人才储备。

认证要求:通过第三方机构评审,包括现场审核和材料审查。


三、申请流程

准备阶段:自查信息化与工业化水平,制定提升计划。

材料准备:提交信息化建设文件、管理制度、项目实施方案等。

评审阶段:第三方机构进行现场审核和材料审查。

整改优化:根据评审意见整改,确保符合标准。

获得认证:通过后颁发证书,可用于市场宣传和招投标。

、认证证书的价值

政策支持与资金补贴

政府奖励:多地提供补贴,如内蒙古对5A级认证企业奖励300万元,天津补助50万元。

项目优先:在工信部项目申报、招投标中加分,提升中标率。

企业竞争力提升

实力认证:国家级资质背书,彰显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水平,增强客户信任。

管理优化:通过体系化方法论,规范业务流程,降低运营成本,提升效率。

转型与创新能力

技术融合:推动工业技术与信息技术深度结合,如数控设备与系统集成。

产品升级:通过信息化赋能,开发智能产品(如智能家电),提升附加值。

风险规避与可持续发展

顶层设计:避免信息化建设中的重复投资与资源浪费。

数据驱动:构建企业数据地图,支撑精准决策,适应数字经济趋势。

行业标杆效应

示范引领:成为区域或行业两化融合标杆,带动产业链协同发展。

生态构建:通过平台级/生态级认证,整合供应链资源,形成产业生态优势。


五、办理注意事项

等级选择:根据企业规模与数字化水平选择A5A级(当前最高可认证3A级)。

咨询辅导:建议委托专业机构辅导,提高通过率。

持续投入:认证后需持续优化体系,保持与行业标准同步。

通过GB/T 23001认证,企业不仅能获得政策红利与市场认可,更能系统化推进数字化转型,构建长期竞争优势。




六、两化融合证书优惠政策

国家级政策红利

示范企业奖励

对评定为国家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示范企业,一次性奖励100万元。

等级评定补贴

工信部政策:通过AAA级、AA级、A级评定的企业,分别奖励30万元、20万元、10万元。

地方级补贴案例(精选)

山东省

济南历城区:国家级示范企业奖励50万元。

青岛:按项目实际投入的10%补助,最高100万元。

济南槐荫区:国家、省、市级示范企业按1:0.5比例配套奖励。

江苏省

南京溧水:国家级示范/试点企业奖励50/30万元。

无锡高新(新吴):AAA/AA/A级企业分别奖励50/30/10万元。

苏州高新:国家级//市级示范企业奖励100/30/10万元。

其他省市

安徽亳州:国家贯标试点企业奖励50万元,通过评定企业奖励20万元。

湖北宜昌:AAA级奖励50万元,AA级奖励30万元(政策有效期至2025年底)。

上海嘉定:统一奖励20万元,重点支持智能工厂建设。

陕西西安:省级奖励20万元,市级奖励30万元,西咸新区最高80万元。




七、政策亮点与趋势

阶梯式奖励:如安徽宿州对5A/4A级企业分别奖励50/35万元。

叠加政策:可与技改补贴、绿色工厂奖励等政策叠加(如芜湖按软投入8%补助)。

有效期集中:多数政策有效期至2025年底,部分延至2026年,需抓紧申报。


八、行动建议

结合企业所在地政策,优先申请高补贴地区认证。

提前规划信息化投入,确保符合评定等级要求。

咨询专业机构(如济南双盈认证)提升通过率。

数据来源:工信部、各省市政府官网及最新政策文件(截至2025年)。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