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认证主管部门
1. 主管部门
应急管理部:负责制定相关政策和标准,如《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办发〔2024〕5号),明确应急预案的编制、审核、实施及评估要求。
二、办理流程
1. 前期准备
建立应急预案管理体系:
按照GB/T 37228标准,建立涵盖编制、审核、发布、培训、演练和修订的完整体系。
确保体系运行至少3个月,并完成一次内部审核和有效管理评审。
合法资质:
企业须持有有效营业执照,且近一年内无行政处罚记录。
2. 选择认证机构
查询机构名单:通过CNCA官网或第三方平台查询认可的认证机构。
对比服务与费用:根据企业需求和预算,选择合适的认证机构
3. 提交申请材料
基础材料:
营业执照复印件(加盖公章,法人签字)。
公司简介、人员花名册、场所租赁合同、办公场所照片。
应急预案相关材料:
应急预案文本、流程图、岗位处置方案。
演练计划及记录、风险评估报告、设备清单、关键岗位人员资质证明。
其他材料:
近1年内3份不同客户的主营业务合同。
已通过的其他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如有)。
4. 现场审核与评估
审核内容:
文件审查:应急预案的合理性、完整性。
现场检查:应急资源保障(人员、设备、经费)。
应急演练观察:评估实际响应能力。
审核团队:认证机构派专家进行现场审核,可能包括访谈、演练观察等。
5. 证书颁发与复审
证书有效期:3年,到期前需申请复审换证。
监督审核:有效期内每年接受监督审核,确保体系持续符合要求。
三、注意事项
材料真实性:所有提交材料须真实有效,避免虚假信息导致认证失败。
持续改进:认证后需定期优化应急预案管理体系,适应最新标准和实际需求。
合规性:关注应急管理部及地方应急管理部门发布的最新政策,确保认证符合法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