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ISO 体系认证审核全流程
(一)文件评审:认证前的 “资格预审”
正式进入现场审核前,审核组会对企业的管理体系文件进行全面评审,涵盖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等核心资料。这一环节的核心目的是确认文件体系是否符合 ISO 标准的基础要求,及时发现并标注可能存在的明显不符合项,为后续的现场审核划定重点方向。
(二)现场审核:认证的 “核心验证环节”
作为 ISO 体系认证中最关键的步骤,现场审核通过实地观察、人员访谈、记录核验等多元方式,全面验证企业管理体系的实际运行效能。审核范围将覆盖生产现场、办公区域等企业运营的关键场景,审核时长具体根据企业规模、业务复杂度等因素动态调整。
(三)不符合项整改:认证通过的 “必经修复”
现场审核结束后,审核组会形成详细的不符合项报告,明确指出问题所在、整改要求及完成时限。企业需针对每一项不符合项制定专项整改计划,确保纠正措施落地见效,并提交完整的整改验证材料,证明问题已得到实质性解决。
(四)发证与监督:认证后的 “长效管理”
当企业顺利通过现场审核且完成所有不符合项的有效整改后,认证机构将正式颁发 ISO 体系认证证书,证书有效期为 3 年。在证书有效期内,认证机构会每年开展一次监督审核,持续验证企业管理体系的合规性与有效性,确保其持续符合标准要求。
更多证书办理详情可直接与在线客服联系
二、三大体系认证审核核心内容
(一)ISO 9001 质量管理体系:聚焦产品与服务质量
1.文件与记录管理
审核管理体系文件(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等)的完整性、准确性及与 ISO 9001 标准的符合性;
核查生产记录、检验记录、培训记录等各类过程记录,确保其具备真实性、及时性、规范性及可追溯性。
2.组织架构与职责体系
评估企业组织架构的清晰度、部门职责划分的明确性,以及跨部门协作机制的顺畅度;
重点核查质量管理岗位的设置合理性,及其职责的实际履行情况,确保质量管理职能在组织层面有效落地。
3.过程控制与执行效能
围绕生产、服务等核心过程,审核其策划的科学性、实施的规范性、监测的有效性及改进的持续性。
特别关注关键质量控制点的设置合理性及执行到位情况,验证过程控制措施的实际效果。
4.产品质量与检测体系
作为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审核点,需验证企业是否建立了严格的产品质量检测制度并有效执行;
同时审核检测设备的校准状态、检测方法的合规性及检测频次的合理性,确保产品质量处于受控状态。
5.持续改进机制
审核企业是否建立了常态化的持续改进机制,以及针对质量问题的纠正措施是否具备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验证管理体系自我优化、持续提升的能力。
(二)ISO 14001 环境管理体系:聚焦生态环境保护
1.环境方针与目标体系
审核企业环境方针的科学性、环境目标的明确性,及其与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的一致性;
评估环境目标在各部门的分解情况及配套实施计划的可行性,确保环境管理要求逐层落实。
2.环境因素识别与管控
核查企业是否建立了规范的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程序,
验证其对生产经营活动、产品及服务中涉及的环境因素识别的全面性,以及重要环境因素判定的科学性和对应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3.法律法规合规性管理
审核企业对环境相关法律法规(如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等)的遵守情况,
企业需提供正式的合规性评价报告,证明其运营活动全程符合法定要求。
4.运行控制与环境监测
评估企业对环境管理体系运行过程(设备运行、原材料采购、废弃物处理等环节)的控制能力;
核查环境监测程序的建立情况及环境绩效(如污染物排放指标)的定期监测记录,确保环境影响处于可控范围。
(三)ISO 4500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聚焦员工安全与健康
1.职业健康安全方针与目标
审核方针与目标的科学性、合理性,及其与企业战略的协调性;
评估目标在各部门的分解落地情况及实施计划的可操作性,确保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要求覆盖全员。
2.风险评估与防控体系
核查企业是否建立了系统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评估程序,
验证其对运营过程中潜在风险(如设备安全、作业环境、人员操作等)识别的全面性、评估的准确性,以及防控措施的有效性,确保风险等级处于可接受范围。
3.法律法规合规性
审核企业对职业健康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如劳动保护条例、安全生产规程等)的遵守情况,
需提供合规性评价证据,证明在员工权益保护、安全生产条件保障等方面的合规性。
4.应急准备与响应能力
核查企业是否制定了完善的应急准备与响应计划(涵盖火灾、地震等突发事件),评估计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同时验证企业是否定期开展应急演练,确保员工熟练掌握应急处置流程,提升突发事件应对能力。